将勤补拙的成语故事


将勤补拙

拼音jiāng qín bǔ zhuō

基本解释以勤奋弥补笨拙。

出处唐 白居易《自到郡斋题二十四韵》:“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


将勤补拙的典故

公元825年,唐敬宗将杭州刺史白居易调任苏州刺史,苏州是唐东南地区最大的州,地方事务繁杂。白居易上任谢绝所有的宴请,一心处理政务,很快就熟悉当地的情况,整顿吏治,赢得老百姓的好评。他认为自己生来笨拙只有靠勤来弥补。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将勤补拙)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盈科后进 《孟子·离娄下》:“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奇花异草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0回:“命周贾于绛州城内,起一座花园,遍求奇花异草,种植其中。”
一钱太守 清·李渔《无声戏》第二回:“成都有个知府,做官极其清正,有一钱太守之名。”
拭目以待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以待。”
敏而好学 《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肝胆欲碎
临危受命 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时至运来 南朝 宋 颜延之《大筮箴》:“时至运来,当在三五。”
吴下阿蒙 晋 虞溥《江表传》:“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宋 祝穆《方舆胜览 眉州 磨针溪》:“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