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儒十丐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儒:旧指读书人。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读书人列为九等,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后指知识分子受到歧视和苛待。
出处宋·郑恩肖《心史》:“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例子清·赵翼《陔余丛考》:“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基础信息
拼音jiǔ rú shí gài
注音ㄐ一ㄡˇ ㄖㄨˊ ㄕˊ ㄍㄞˋ
繁体九儒十匃
感情九儒十丐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下等人。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龙飞凤舞(意思解释)
- 明若观火(意思解释)
- 不折不扣(意思解释)
- 用智铺谋(意思解释)
- 自力更生(意思解释)
- 野心勃勃(意思解释)
- 弦外之响(意思解释)
- 旧地重游(意思解释)
- 杀鸡取卵(意思解释)
- 饥肠辘辘(意思解释)
- 连编累牍(意思解释)
- 大树将军(意思解释)
- 必由之路(意思解释)
- 知其不可而为之(意思解释)
- 酒后茶余(意思解释)
- 死对头(意思解释)
- 心旷神怡(意思解释)
- 目无全牛(意思解释)
- 有求必应(意思解释)
- 孜孜不倦(意思解释)
-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意思解释)
- 前仆后继(意思解释)
- 心服口服(意思解释)
- 满面春风(意思解释)
- 欢聚一堂(意思解释)
- 走过场(意思解释)
- 家常便饭(意思解释)
- 面授机宜(意思解释)
※ 九儒十丐的意思解释、九儒十丐是什么意思由字词通提供。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混淆是非 | 把对的说成错的;把错的说成对的。比喻故意制造混乱;使是非不清。 |
寸进尺退 | 前进一寸,后退一尺。指得到的少而失去的多,即得不偿失。 |
说东道西 | 没有中心地随意说。 |
轻而易举 | 轻:轻松;举:向上托。很轻松很容易地举起来。形容做事情毫不费力。 |
众多非一 | 指类别甚多,不止一种。 |
易子而教 | 易:交换。交换孩子进行教育。 |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 牛后:牛的肛门。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
拉大旗作虎皮 | 比喻打着革命的旗号来吓唬人、蒙骗人。 |
成竹在胸 | 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
半吊子 | 肤浅的人。形容不通情理,说话随便,举止不沉稳的人。 |
十羊九牧 | 十头羊倒用九个人放牧。比喻官多民少,赋税剥削很重。也比喻使令不一,无所适从。 |
语重心长 | 重:郑重。恳切话说得诚恳;有分量;心意深长。 |
经纬天地 | 经:丝织品的直线;纬:丝织品的横线。形容人的才能极大,能经营天下,治理国政。 |
鬼头鬼脑 | 形容举止诡秘;行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 |
不置可否 | 置:搁;放;可:行;否:不行。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也作“不加可否。” |
指手划脚 | 用手指;用脚划。形容说话时用手脚示意;也比喻瞎指挥;乱加评论指责。 |
扪心自问 | 扪:按;摸;心:胸口。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指自我反思;醒悟。 |
信口开河 | 随口乱说一气。指说话没有根据;不可靠。信口:随口;开河:指说话时嘴唇张合。 |
胡支扯叶 | 见“胡枝扯叶”。 |
清风劲节 | 喻人品纯洁,节操坚贞。 |
才高七步 | 形容才思敏捷。 |
臭名昭著 | 名:名声;昭著:显著;明显。坏名声谁都知道。 |
形影相随 | 像人或物体与其影子那样总是在一起。形容关系密切;永不分离。 |
离本趣末 | 趣:通“趋”,趋向。丢掉根本,追逐末节 |
众所瞻望 | 瞻望:仰望。大家所仰望的。形容为大家所敬仰。 |
精明强干 | 精细聪明;善于办事。也作“精明能干”。 |
伸手不见五指 | 形容光线非常暗,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 |
字斟句酌 | 一字一句都推敲、斟酌。形容说话、作文章严谨慎重。斟酌:考虑;推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