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高手低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眼高:眼界高;手低:指办事能力低。形容要求的标准高;但实际工作能力低。
出处清 陈确《与吴仲木书》:“譬操觚家一味研穷休理,不轻下笔,终是眼高手生,鲜能入彀。”
例子眼高手低的人,看别人做事好像很容易,一旦自己动手时,却又干不好。
基础信息
拼音yǎn gāo shǒu dī
注音一ㄢˇ ㄍㄠ ㄕㄡˇ ㄉ一
正音“低”,不能读作“dǐ”。
感情眼高手低是贬义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辨形“低”,不能写作“底”。
辨析眼高手低和“志大才疏”;都含有“要求高而能力低”的意思。眼高手低是指对别人要求高;甚至不切实际;而自己却做不到;“志大才疏”是指对自己要求高;抱负很大;而才能低。
谜语可望而不可及
近义词志大才疏、好高骛远、不自量力
反义词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英语be fastidious but incomperent(have great ambition but little talent; have grandiose aims but puny abilities)
俄语горáзд только на словáх(хочеться,да не можется)
日语目は高けれど腕ともなわず
法语prompt à critiquer mais incapable d'exécuter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连绵不绝(意思解释)
- 引鬼上门(意思解释)
- 默不做声(意思解释)
- 鉴影度形(意思解释)
- 自强不息(意思解释)
- 秣马厉兵(意思解释)
- 视微知着(意思解释)
- 爱才如渴(意思解释)
- 源源不断(意思解释)
- 铁面无私(意思解释)
- 快心满志(意思解释)
- 巧上加巧(意思解释)
- 三三两两(意思解释)
- 雷霆万钧(意思解释)
-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意思解释)
- 白首之心(意思解释)
- 闲情逸趣(意思解释)
- 绿林强盗(意思解释)
-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意思解释)
- 匪夷所思(意思解释)
-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意思解释)
- 风风雨雨(意思解释)
- 众所瞻望(意思解释)
- 别有用心(意思解释)
- 骂骂咧咧(意思解释)
- 经国之才(意思解释)
- 连车平斗(意思解释)
- 拆东墙补西墙(意思解释)
※ 眼高手低的意思解释、眼高手低是什么意思由字词通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初生之犊不畏虎 | 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忧虑在天下人之前,享受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
酒囊饭袋 | 囊:口袋。装酒装饭的口袋。喻指只会喝酒吃饭而毫无能力的人。 |
和风细雨 | 温和的风和细小的雨。本指自然现象;现多指用和缓的态度和方式处理问题。 |
源源不断 | 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断。 |
囊萤照雪 | 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
古色古香 | (陈设、器物或艺术品)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古香:古书画散发出的气味。 |
风俗人情 | 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 |
前脚后脚 | 比喻紧跟着。 |
罄竹难书 | 罄:尽;竹: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书:写。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后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多形容罪恶累累。 |
异途同归 | 途:道路;归:归宿;目的。不同的道路;走向共同的归宿。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途径;得到相同的效果;达到相同的目的。 |
冲锋陷阵 | 陷阵:攻破;深入敌阵。冲向敌人的防线;攻破敌人的阵地。形容作战英勇。 |
交臂历指 | 交臂:两手反缚;历指:古代拶指的刑罚。象罪犯两手反缚、受拶指的刑罚一般。形容痛苦万状,毫无自由。 |
风声鹤唳 | 唳:鹤鸣声。风吹的响声和仙鹤的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
叫苦连天 | 一声接一声地诉苦。 |
散言碎语 | 犹言闲言碎语。 |
不合时宜 | 时宜:当时的需要或时尚。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 |
色厉内荏 | 色:神色;历:历害;内:内心。荏:软弱;怯懦。形容外表严厉强硬;内心怯懦软弱。 |
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 剐:古代酷刑,割肉。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 |
驰魂宕魄 | 形容振撼心灵。 |
精兵强将 | 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将领。形容战斗力很强的将士。 |
湖海飘零 | 飘零:飘泊。居无定所,四处飘泊。 |
一偏之论 | 偏于一面的议论。 |
万家灯火 | 千家万户的灯光。形容城镇灯光四处闪烁的夜景。 |
一时无两 | 无两:没有第二个。即没有可以相比的。 |
指手画脚 | 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
读书三到 | 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
连篇累牍 | 连:连接;篇、牍:古代写字用的竹筒和木板;累:重叠、堆积。指采用过多的篇幅叙述一件事。形容文辞冗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