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í

不识


拼音bù shí
注音ㄅㄨˋ ㄕˊ

繁体不識

不识

词语解释

不识[ bù shí ]

⒈  不知道,不认识。西周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不处理,不主持。识,通“职”。

引证解释

⒈  不知道,不认识。

《诗·大雅·皇矣》:“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郑玄 笺:“其为人不识古,不知今,顺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韩愈 《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鲁迅 《<集外集>序言》:“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识羞。”

⒉  西周 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

《周礼·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识。”
郑玄 注:“识,审也。不审,若今仇讎当报甲,见乙,诚以为甲而杀之者。”

国语辞典

不识[ bù shì ]

⒈  不认识。

《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孔融不识其人,不敢开门。」
《老残游记·第一九回》:「却叫许明不须同往,都到村相遇,作为不识的样子。」

⒉  不懂得、不明晓。

《文选·曹植·送应氏诗二首之一》:「游子久不归,不识阡与陌。」
《文选·嵇康·养生论》:「是犹不识一溉之益,而望嘉谷于旱苗者也。」

分字解释


※ "不识"的意思解释、不识是什么意思由字词通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我不识内涵,我没有钥匙,我不信谣传,一切均可理解,因为一切就是我自己。

2.膳堂里早已坐满了人,看上去都相貌端正,静静的坐在位置上一声不吭,玉尘不是个不识大体之人,看到如此肃静的环境,就咽下了心中的问题。

3.最终,我相信任何主张更加激烈的党际竞争和意识形态策略的民主党人都是不识时务的。

4.爷爷在旧社会因为家穷上不起学,不识一丁,是个睁眼瞎;解放后参加了识字班,学会了查字典,如今还经常看书读报呢。

5.别看他衣冠楚楚,实际上不识一丁。

6.看不清形势,不识时务,是要吃大亏的。

7.我爷爷虽说斗大的字不识几个,但他说话做事通情达理,乡亲们都很信任他。

8.这种不识时务的念头不能要,它会阻碍你的前途发展。

9.他不识一丁怎么能当人家师傅那。

10.也许是有什么地方用的着自己,人家帮自己这么大的忙,又焉能一口拒绝,那样也显得自己太不识大体了,当即便说道。